发文字号:
发文机关:
失效时间: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0-11-19T15:55:46
成文时间:
2020-11-19T15:55:46
有效性:
有效

【平管文〔2020〕43号】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管委会 关于印发《平原示范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门户网站 pysfq.xinxiang.gov.cn 时间:2020-11-19 15:55 浏览量:

  示范区各乡(镇、街道),各局(办、委),国有企业:

  现将《平原示范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管委会

  2020年4月27日

  平原示范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15号)、《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豫旅发〔2019〕2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示范区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旅游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和新格局,结合平原示范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意见精神,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需求升级的历史性机遇,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战略,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强力推动文化、农业、工业等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使旅游产业成为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产业、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产业,逐步实现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打造以“文旅兴城,魅力新区”为主题的旅游形象,成为田园特色鲜明、历史文化独特、深受游客喜爱的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二、创建任务

  (一)科学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按照“全域化、标准化、生态化”原则,立足于文旅融合、全域旅游跨越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本着“多规合一”的规划原则,将示范区作为一个大景区统一策划、布局,高标准编制《平原示范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科学谋划全域化发展总体空间布局、明确重点发展区块、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组织、业态布局、标识系统等内容,形成完备的旅游规划体系,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遵循。

  (二)加强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合理布局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设立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在平原示范区景点密集处、交通枢纽、商业街等人员集聚区因地制宜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更好地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信息咨询和救助服务。二是完善旅游交通。提升旅游干线风貌,建设通往主要景区道路、升级拓宽区、乡段道路、对接村级之间道路,打通交通干线至景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旅游交通无缝衔接,形成外通内联的现代旅游交通道路体系。三是推进“厕所革命”。推进乡村厕所整体改造,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线路、乡村旅游点要按照标准提升厕所质量,提升公共卫生条件、使用便利程度、外形美观度,确保区域内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干净卫生、管理有效。四是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加快推进景区景点、宾馆饭店、车站等旅游区域的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覆盖,逐步实现旅游景区和宾馆无线网络全覆盖,为游客提供智能旅游服务,实现网上游览景区、预定门票、住宿等快捷服务,逐步形成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智能性旅游体验。

  (三)提升打造全域旅游核心品牌。依托原武古城悠久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着力打造“一城、七湖、一廊、9点”的旅游格局(一城为原武古城,七个湖为凤湖、凤栖湖、凤冠湖等七个园林湖,九点为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河传统文化展示中心、原武稻米农业公园、农科院休闲观光园、黄河美景生态园、世界功夫中心项目、王府井商业小镇项目、融创文旅城、毛遂故里旅游景区9个景点)使旅游产业尽快成为示范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打造一批影响力强、覆盖面广、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发挥品牌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作用。

  (四)全力推动旅游+融合发展。一是旅游与文化融合。将毛遂文化、宰相文化融入旅游开发中,同时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遗迹等文化场所,推动剧场、演艺、游乐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体验旅游。二是旅游与农业融合。依托桥北、韩董庄沿黄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培育田园综合体、特色农庄、精品民宿等农旅结合的新业态产品,推动农业种植与旅游景观营造紧密融合发展。三是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结合示范区中原国印文创产业园、世界功夫中心、书画之乡,发展旅游参观型、商务考察型、参与体验型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丰富我区旅游产品种类。四是旅游与教育融合。发挥示范区文化厚重、名人辈出的优势,充分挖掘我区红色旅游资源,以毛遂精神、宰相文化和第一党支部纪念地、爱国抗日救国会等红色旅游景点线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开发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夏(冬)令营等研学旅游产品,打造成为知名研学旅游目的地。五是旅游与康养融合。依托平原医院、风湖景区、天然槐林、沿黄生态园、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养生资源,培育以养生、养老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新业态,支持养生度假、养老地产项目发展,开发养生度假村、养生馆、养老社区等系列养生旅游项目产品。

  (五)丰富全域旅游产业链条。一是创新旅游住宿产品大力发展具有沿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注重品牌打造和服务提升,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住宿品牌。利用特色自然村落、传统民居民俗积极开发特色住宿,探索文化创意民宿、旅游农庄等住宿业态。在美丽乡村及旅游干道沿线发展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帐篷酒店、露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二是开发旅游购物产品。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融入旅游商品,提升旅游商品价值,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实用美观便携的旅游商品,如:毛遂神像、宰相名人等,打造成特色旅游购物休闲示范街。三是挖掘特色美食产品。依托示范区美食节,打造特色餐饮文化。四是丰富旅游娱乐产品。利用融创文旅新城、原武古镇、风湖景区、沿黄生态廊道等,通过现代科技打造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的娱乐项目,在适当区域开发夜游项目,将城市发展建设和休闲夜游产品有机结合,全方位彰显平原示范区城市魅力;依托民俗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示范区原武盘鼓、师寨镇抬阁、武术、祝楼乡舞狮等传统民间演艺,打造豫北特色文化交流地。

  (六)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业态。充分挖掘示范区乡镇的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引导发展“一村一品”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与一产、二产及其他服务行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旅游景观、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耕体验、康体养生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就业吸纳能力和增收致富能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七)完善全域旅游治理体系。建立全区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领导机制,探索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区文化旅游、发展改革、公安、财政、国土资源、环保、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体育、统计等部门,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承担旅游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旅游规划与产业促进、旅游监督管理与综合执法、旅游营销推广与形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与专项资金管理、旅游数据统计与综合考核等职能。建立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推动区场秩序治理由“重点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治理转变,形成综合监管力量,营造安全有序的全域旅游发展环境。

  (八)开展全域旅游整体营销。构建旅游综合营销体系,制定全域旅游整体营销方案,将营销纳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树立整体营销和全面营销观念,明确市场开发和营销战略,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政府、景区、旅行社共同参与的旅游营销机制,形成地方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规范有序的整体营销推广格局。持续办好凤湖樱花节、城隍庙会、盐店庄桃花节、黄河美景槐花节等品牌节会,加强宣传推介和交流交往,提升旅游目的地影响力和吸引力,打造主题突出、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旅游目的地品牌。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20年4月—5月)。组织全区各乡(镇、街道)部门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安排和落实;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大力宣传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的和意义,大力营造“全民共同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5月—10月)。成立工作领导机构,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各乡镇、部门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实施方案,并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检工作,在每季度末以书面形式向领导机构汇报所承担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领导机构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三)检查整改阶段:(2020年10月—11月)。按照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考核标准和工作重点的有关规定,对全域创建情况进行检查,责令没有完成或完成效果不佳的任务单位加快进度、限期整改,保质保量保时完成安排的创建任务。

  (四)迎检验收阶段:(2020年11月—12月)。全区部门、乡(镇、街道)充分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迎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考核组验收。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成立示范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指挥部,由示范区党工委书记为政委、管委会主任任指挥长,有关副主任任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文教体卫局。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也要设立相应的创建工作机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着力形成全区上下统筹推进、同步创建的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各项创建工作。

  (二)工作保障。一是财政支持。设立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专项资金,用于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二是政策扶持。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定旅游用地、财税扶持、金融支持等措施,加大对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及质量提升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三是人力支持。区创建指挥部办公室按照创建工作任务要求,抽调干部专职从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达标完成。

  (三)激励机制。管委会对创建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纳入年度考核。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指挥部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加强考核监督,对工作出色、按时达标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未按要求完成任务,影响整体创建工作进度的,及时通报并进行责任追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