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放办 [2011] 5号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入推进全市大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的动力和活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订本工作意见。
一、 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大招商活动统领全市对外开放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打造载体,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宽领域。更加注重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更加注重“三外”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政策优惠和环境优化,更加注重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增加招商引资的新优势,打造河南对外开放新高地,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做出新贡献。
主要目标: 2011年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市外内资增长22%,达到4亿美元和244亿元;外贸出口增长21%;对外经济技术合同额、营业额分别增长15%,外派国(境)外劳务人次增长5%。
二、工作重点
(一)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黄金机遇期,以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以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为核心,大力实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七个一”工程(见下文),深入推进大招商活动,加大集群招商力度,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全力实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七个一”工程。为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2011年我市将实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七个一”工程:即全市新谋划包装100个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新签约100个投资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新开工10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每个县(市)区至少引进1个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每个县(市)区至少引进1个产业集群项目(类似产业或关联项目要达到5个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引进一个外贸出口型企业,争取当年形成200万美元的出口能力;深入落实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党政“一把手”工程,每季度党政一把手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招商引资述职。
2、依托优势产业,瞄准产业集群,加快十二个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大力引进境内外龙头企业和行业知名企业,加快改造和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围绕“一谷五基地”等十个方面的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打造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①以金龙、新飞、中航、科隆集团等制冷企业为依托,瞄准上下游、衔接型企业开展招商,全力打造制冷产业基地;②以华兰生物、华星制药、拓新生化、海滨药业以及“赢在中国”创业园等为依托,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引进一批重点企业,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基地;③以河南煤化集团、通辽金煤集团、金山化工、中科化工为依托,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引进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群进行招商,打造新型煤化工基地;④以推进中国建材集团脱硫石膏板项目、地球卫士项目为主体,引进大型企业集团整合现有建材企业,形成卫辉新型建材产业园区;⑤以中航集团、万向集团、天汽公司、新能电动车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吸引省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我市集群式转移,建设高新区汽车产业园、长垣汽车产业园、原阳汽配产业园、辉县汽配产业园;⑥加快延津闽商食品工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等在谈项目推进力度,争取尽快签订合同并开工实施,建设特色食品和纺织服装园区;⑦加快高新区现代包装产业园建设步伐,以中国软包装集团高科技软包装材料生产基地为龙头,进一步全面规划、谋划项目,引进国内外包装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以纸制品、塑料制品、彩色包装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园区;⑧以上海胜华电缆和中国电波研究所(二十二所)为依托,建设新东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牧野“科技电波城”信息园区。⑨依托中科院农业科技创新高产开发工程、中国农科院万亩示范基地和省农科院试验示范基地及国家农灌所、中粮集团粮食仓储物流园、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转化进行招商,建设平原新区至新乡县的高科技农业走廊,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⑩以杭州四季青服装集团、海宁皮革城入驻汇金城项目建设为契机,谋划建设新乡卫滨皮件箱包服装加工产业园,重点引入相关生产企业进园,就地生产和加工,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中原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广东物流协会入驻园区,建设中原综合物流产业园; 以举办“比干诞辰”纪念活动为载体,强化对海内外林氏客商的联络和招商,建设世界林氏产业园。
4、瞄准三类大企业进行重点对接,引进战略投资者。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相结合,围绕重点产业,瞄准两个500强、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其投资取向研究,突出“招大招强”,通过有计划组织驻地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途径,积极落实与央企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大型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新乡。继续加强与中航、中兵、中粮、中国建材等企业的联系与深度合作,督促中兵工业园、中航通讯产业园、百威啤酒、美国空气化工的空气分离、吉祥建材园、姚记扑克等项目的建设步伐以及中粮的新乡粮油食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引进,新引进和落实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的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年内来新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由13家增加到16家。
5、做好企业上市工作,拓宽利用外资渠道。企业上市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市扩大利用外来投资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上市一批、辅导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加大对准备上市企业进行分梯度培育指导力度,加强与境内外上市中介机构、知名投资公司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联系,吸引境内外投资机构帮助我市优势企业在境内外上市。2011年,要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培育,积极推进重点后备企业的上市进程,做好新亚纸业、高远设备、天丰板材、天禄工业、太行振动等企业的改制和辅导,推进金龙铜管、日升数控的申报工作,争取早日上市。
6、围绕重点区域和对象,整合办好招商引资活动。按照统一搭台,统筹安排,资源共享的原则,进一步整合招商引资活动,有针对性地筹备好大型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参加2011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2011河南—香港经贸交流活动等17个省政府组织的招商活动。办好在浙江温州、宁波,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深圳、珠海,上海、天津以及香港、新加坡等以市政府名义主办的10余场项目推介、市情说明活动。策划并组织好我市在德国、韩国、台湾、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举办的境内外小分队专题招商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驻地招商,在上海、深圳等地集中开展活动,市商务局具体牵头,各县(市)区参加,每次驻地招商时间为1个月左右,要确保每季度举办一次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
(二)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在继续抓好经济领域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着力加强科教文卫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对外开放,促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加强产业集聚区对外开放。我市规划建设的1个城市新区、1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5个市级产业集聚区,要根据自己的主导产业谋划重点招商项目,突出“区中园”、“园中园”、“特色园区”招商,重点引进相关产业集群项目,选择区域和行业进行推介和对接;各产业集聚区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水、电、气等配套基础设施,使园区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主阵地。争创2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力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2、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重大科技专项为载体,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市科技局要围绕我市电池及电动车、生物制药、新型煤化工等重点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式的引进国外的研发创新专业团队和创业高端人才,强化人才保障。市教育局要探索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知名院校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模式和机制,通过项目合作、外籍专家聘请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市教育水平与质量。市文化局要谋划推出一批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创建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市卫生局要抓住医疗卫生领域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在医院建设、医疗设施配备、卫校建设等方面认真谋划项目,全方位开展对外合作,全面提高我市医疗水平和质量。
3、努力扩大金融、物流、旅游招商引资规模。加强与浦发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大力引进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和各种基金、金融中介组织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依托新乡便利的物流交通优势,加强与境内外著名物流企业的沟通联系,推进小店物流园区、牧野物流园区、卫滨物流园区建设。依托我市沿太行山、黄河的独特旅游优势,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引进具有经济实力的战略投资者,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实力。
4、大力吸引境内外资本参与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建设。结合我市城镇化建设实际,积极谋划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建制镇、中心村和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更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吸引境内外资本参与全市城镇化建设。
5、发展友好城市,扩大对外友好交往。扩大建立与境外城市的友好城市关系,积极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旅游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展示新乡形象。2011年,要争取与国外的城市建立合作关系,为全方位对外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引进出口型项目,加快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出口带动能力;建立健全外经政策促进体系,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全市经济发展空间。
1、大力引进出口型项目。2011年各县(市)区至少引进1家外贸出口型企业,并列入年度考核目标,重点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出口型项目,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加速推进现有的台湾龙华胜制鞋二期、星威贸易公司光学材料出口、艾迪尔贸易有限公司电子产品出口等项目建设进度,洽谈推进一批出口型项目,如广州海丰鞋业、丰绘鞋业、兴泰鞋业等,推进闽商食品工业园、闽商纺织服装工业园等出口型产业园区建设,增强我市外贸出口后劲。
2、加强出口产业基地建设。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产业集中度高、产品竞争优势明显,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出口产业基地和出口产业集群,变产业优势为出口优势,增强出口后劲,夯实外贸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建设我市以白鹭化纤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出口产业基地,以新飞、科隆为龙头的制冷产业出口基地、装备制造(起重机)产业出口基地,以环宇、新太行电源等为龙头的动力电池出口基地。
3、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在继续深度开发美国、欧盟、日韩、东南亚和港澳台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引导我市企业充分认识新兴市场的潜力,着力扶持开拓俄罗斯、澳洲、印度、拉美、非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加强与国内外有关商(协)会、行业组织合作,有针对性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国际知名展会。在境内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第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21届上海华东交易会、第十三届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国内综合性展会。对中小企业参加的境外展览会,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境外广告和商标注册、国际市场考察等活动,符合资助条件的,按照省级资助资金的30%由市县财政级次予以配套扶持。
4、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水泥、造纸、纺织等产业“走出去”,盘活过剩生产能力和资产,释放我市的自然环境、土地、技术和资本。支持企业境外开发。重点推动金龙集团在荷兰增资项目、黑田明亮制革有限公司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中非洋皮业有限公司项目等在境外加快建设、尽快实现产能。推动京华镁业有限公司与越南越意钢铁有限公司尽快签约,使我市企业进军东盟市场迈出实质性步伐。进一步支持新飞、环宇、开元等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力度,使我市的对外经济合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扩大劳务输出规模。进一步加强外派劳务市场经营秩序的管理和规范,积极开拓新的劳务市场和领域,提高外派劳务人员档次,改善劳务结构,拓展市场领域。
5、加快“大通关”建设步伐。设立新乡市口岸建设管理办公室,统一协调各口岸开放单位;海关建设确保上半年开工,力争年内完成土建工程;加快商检机构的报批速度,争取年内完成审批,基建同海关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四)继续优化环境和提升服务。一是要继续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联席协调推进机制,完善首席服务官制度,强化市对外开放办在推动招商、促进对外开放方面的协调督导作用以及重点项目跟踪、服务、督查方面的功能,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加大外商投诉案件处理力度,对损害新乡招商引资形象的部门及负责人要坚决追究责任,确保外商的合法权益。三是全面推广项目建设投资主体同被征地农民、当地政府部门以及行政收费“三不见面”工作法,由市县区政府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全程代办,减少影响我市投资环境的事例发生。四是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和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行联审联批和行政收费“一费制”,完善深化外商投资项目无偿代理制,提高工作效率,以真诚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外来投资企业解后顾之忧。
三、保障措施
(一)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思想解放的程度,关系着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关系着优惠政策的力度,也直接关系着招商引资的效果和成败。必须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以解放思想(更新工作理念、完善健全政策、大胆谋划项目、创新招商方式、放开投资领域等)促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大发展。面对新任务,我们只有解放思想不停顿,更新观念不懈怠,才能始终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开创全市对外开放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落实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精神,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为目标考核,切实抓出成效。继续实行对外开放“一把手”工程,把对外开放纳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目标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结合工作要求,认真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扩大开放的具体政策措施,通过扩大开放推动自身工作的发展。
(三)注重督导检查,跟踪问效。加大对开放型经济目标考核督导力度,坚持每月对各县(市)区招商引资工作完成情况、外贸进出口完成情况在市内主要媒体进行通报。进一步加大奖惩力度,市开放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进行年度综合考评,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继续实行重大项目总协调人机制、分级负责跟踪制。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由市级领导负责分包协调,5亿元以下的项目由各县(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包协调,推动落实。
(四)强化部门联动,实现对外开放工作整体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和协调联动。各部门要自觉服务、服从于对外开放大局,结合各自工作职能,认真研究确定扩大对外开放的突破点、着力点和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推动本领域对外开放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市开放办要更好地发挥综合、协调、督查、服务职能,强化对全市对外开放工作的全面服务、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各县(市)区在对外开放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不断研究提出对外开放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抓好重大工作的跟踪问效。商务、发改、工信、国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旅游、农业、交通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各自领域内的对外开放工作。组织、人事、财政、国土、环保、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围绕对外开放做好服务和保障。统战、外事、台办、侨联、工商联等部门要充分用好现有合作关系平台及客商资源,更多地吸引中外客商。金融机构、证券管理部门要为对外开放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