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示范区政务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方案

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门户网站 pysfq.xinxiang.gov.cn 时间:2021-04-25 16:58 浏览量: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责任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升级的通知》要求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令第722号)、《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厅文〔2018〕1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三个定位,以“高效、便民、创新、规范”为导向,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流程再造、服务提升,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为动力、以数字政府建设为主线、以智慧平原建设为载体,紧抓一网通办、一厅办结、一体服务、一屏监管四项重点,打基础、促提升,抓创新、上水平,实现“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后端服务”到“前沿服务”、“常规服务”到“创新服务”三个转变,为示范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优越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工作目标

  2021年底前,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涉密和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项除外)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率达到100%,“一窗”分类受理率达到100%,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90%以上,行政许可类事项对应的业务系统与省统一受理平台对接覆盖度达到90%以上,行政许可类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比达到90%。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

  1.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

  扩大政务服务事项覆盖度。以公共服务事项和特色服务为重点,推动更多的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动态调整,最终实现场景唯一、材料唯一,让企业群众看得懂指南、办得成事情。

  提升办事指南准确度。各行政审批单位要对照细化后的政务服务事项,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编制和公布办事指南,不断提升办事指南准确度。省直部门已牵头完成政务服务事项要素模板化工作,对政务服务事项的申请材料、办理结果等基本要素进行了统一规范。各行政审批单位要根据政务服务事项运行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推动事项在全区范围内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各行政审批部门要对照政务服务网上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办理流程、申请材料等要素,核对与线下一次性告知清单中的对应要素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要以政务服务网上省里规定的最大范围为准,也可以根据实际对政务服务网上环节、材料等要素进行精简,如果没有精简也没有对网上各要素提出异议,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将视为同意政务服务网上各要素办理标准。

  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2.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

  精简办事材料。全面清理证明事项,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对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对于无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的材料,能够通过部门内部核查和部门间核查、信息共享、网络核验的材料,前序流程中已经收取的材料、核发的证照(文书),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者代替的材料以及属于部门事中事后监管过程中需获取的材料,各部门不得要求企业群众作为办事申请材料提供。如发现为企业群众提供的一次性告知单线上与线下不一致的,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将上报区营商环境办处理。

  压缩办事时限。2021年底前,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平均压缩比例达到75%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占比达到35%以上。

  减少办事跑动次数。在实现网上办、一次办的基础上,推进不见面审批,通过电子认证、数据共享、“快递+政务服务”等方式,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全程可办,减少企业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到现场的跑动次数。

  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3.创新便民利企服务方式。

  推进“一证通办”。推进材料精简和数据共享,2021年底前,推动实现不少于50项一张身份证即可办理的民生事项,成熟一批,公布一批,实施一批。

  创新“不见面”审批模式。上线“5G导办”平台,打破空间局限,变“面对面”咨询服务为“一对一”线上咨询。真正践行“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探索“跨城通办”工作机制。积极与郑州市对口衔接,探索政务服务一体化办理,依托全省通办、异地办理等服务系统,确定首批同城办理事项清单,对非亲临办理事项实行异地提交、本地接收、专人办理的业务模式,开展全程不见面审批,办理结果免费回寄,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跑腿次数。

  实行项目提前对接。与招商部门紧密配合在项目签约后,指定专人与项目方定期联系沟通,及时掌握招商企业商事登记、建设手续办理等需求,实施行政服务代办,由专人全程免费代办行政审批事项,提供保姆式全方位项目服务。

  推行预约延时服务。实行重点招商企业的特殊事项,特事特办、急事快办,通过微信、网站、电话等方式,开辟预约渠道,协调相关窗口实行提前预约、周末加时、八小时外延时服务,确保按时完成企业审批事项。

  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二)进一步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4.推进政务服务网向乡镇、村(社区)的延伸

  完善5乡(镇)、办事处政务服务网络建设,开展10个村级政务服务网络试点建设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就近办理。

  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5.提升河南政务服务网的办事体验。

  实现政务服务网统一入口全面覆盖。在示范区官方网站和相关政务服务渠道显著位置设置河南政务服务网统一入口标识,并链接至平原示范区政务服务网厅。

  验证政务服务事项是否网上可办、好办。对已上线的政务服务事项定期进行事项办理全流程测试,确保事项库已认领事项在政务服务网上全量展示。以政务服务热线、政务服务网咨询投诉为主渠道,收集企业群众网上办事遇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认真排查原因,明确责任层级,及时处理到位,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网功能。

  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6.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统一信息数据平台,加快“一网通办”。积极开展平原示范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工作,2021年3月底前实现与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互联互通。

  系统建设牵头单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配合单位:发改局、自然资源局、城乡建设管理局、执法局等。

  规范审批事项。紧扣“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等改革要求,针对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全面梳理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按照“合法、精简、高效”的原则,制定区本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全面清理互为前置、相互捆绑的审批环节和条件,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事项、材料,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时限由全省统一规定的120个工作日,逐步压缩至80个工作日。

  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和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由自然资源局牵头。

  施工许可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由城乡建设管理局牵头。

  7.持续推进平原微政务建设。

  完善“平原微政务”功能,开发“平e近人”小程序,实现群众“网上约”、“线上审”、“掌上办”、“随时办”。

  加大“平原微政务”推广力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培养企业群众使用“平原微政务”办理业务的意识与习惯,扩大“平原微政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8.有效提升办件数据汇聚质量。

  各单位要及时全量向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汇聚办件数据,做到应汇尽汇;加强业务培训,强化技术指导,提升办件数据质检入库率;加大线上办事的宣传引导力度,优化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切实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率;对未产生办件的事项定期开展测试和推送工作,确保事项可办理、数据可推送。

  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三)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

  9.优化提升实体政务大厅“一站式”功能。

  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或涉密的事项外,各单位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实体政务大厅办理,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工作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和业务办理关联性,打破部门界限,重点推动市场准入、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社会事务、公共服务等综合窗口设置,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10.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在政务大厅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向网上延伸,为企业群众提供在线咨询、线上预约、线上申报、线上办理等全流程在线服务。完善实体政务大厅线上办理区和自助办理区建设,加强对线上办理、自助办理的宣传引导和咨询辅导,培养企业群众在线上办事的习惯。

  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11.开展政务服务监督评价工作。

  充分发挥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作用,对政务大厅建设、窗口人员服务质量、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水平、企业群众满意度等进行监督评价,促进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四)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

  12.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实施平原示范区政务服务平台、平原微政务、窗口二维码、豫事办小程序、12345政务服务热线以及电话邀评“六位一体”满意度测评,确保政务服务事项均可接受企业群众评价,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评价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覆盖。

  强化差评整改。对企业群众的差评,按照“谁办理、谁负责”的原则,办理单位要第一时间启动整改程序,安排专人回访核实,对情况清楚、诉求合理的问题立行立改,对情况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对缺乏法定依据的要做好解释说明,对反映集中的差评要加强分析研究,疏通服务堵点、解决服务难点,确保差评件件有整改、有反馈,实现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衔接。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宣传海报、小视频、电话、短信、大厅工作人员提醒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群众积极参与政务服务评价,持续优化评价体验,不断提高主动评价率。

  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13.持续做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咨询投诉工作。

  及时回应诉求。各单位要明确专责部门和人员,及时接收、处理涉及本部门的咨询投诉,实现企业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咨询投诉按期办结率达到100%。

  提高办理质量。对企业群众的咨询回复要简洁清晰、便于理解,对投诉的问题要查清事实、解决到位,加强对回复内容的审核,确保办理质量过硬。

  加强同类问题整改。及时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咨询投诉及办理情况,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投诉集中的问题,要深入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整改到位,避免同类问题重复投诉。

  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五)各相关部门定义

  各相关部门具体名单如下:外宣办、发改局、财政局、商务局、自然资源局、城乡建设管理局、社会事务局、公安局、行政综合执法局、教体卫局、社会治理委员会、农业农村局、科技工信局、交通运输局、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不动产中心、林业水利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政务服务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服务提升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分管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确保政务服务提升工作组织有序、推动有力。

  (二)注重协调联动

  各政务服务部门要坚持政务服务提升“全区一盘棋”的思想,树立整体政府理念,完善政务服务协调推进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不同层级的政务服务事项,加强统筹协作,相互支持配合,打通堵点难点,齐心协力抓好政务服务提升工作。

  (三)强化督促落实

  各政务服务部门对本系统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提升、业务流程优化、政务数据共享等工作,要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和责任分工,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抓好督促落实,确保取得改革实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