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示范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门户网站 pysfq.xinxiang.gov.cn 时间:2022-02-25 10:46 浏览量:

  为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豫发〔2019〕1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及《中共新乡市委办公室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豫发〔2019〕10号精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通知》(新办文 〔2020〕10号)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是推动上级重大方针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示范区各部门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实施意见》的精神实质、核心内涵,结合本部门职能、中长期规划、内部控制等,制定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办法。

  我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设,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持续完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高、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突出,主要是:绩效理念尚未树立,一些部门存在严重的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财政资金使用低效、闲置沉淀、损失浪费问题严重;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强,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尚未建立。

  当前,我区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机遇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解决好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助力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二、抓好重点环节,推动绩效管理水平提质增效

  (一)抓实绩效目标设置。各部门编制预算时要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置目标”的原则,全面设置整体绩效目标、政策及项目绩效目标,将绩效目标管理涵盖到所有预算资金和项目。财政部门要按照“无目标不预算、有目标必核审”的原则,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未按要求设置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审核未通过的,不得安排预算。绩效目标批复后不得随意调整。

  (二)加强预算执行监控。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各单位要落实绩效监控主体责任,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推动绩效运行监控与部门内部控制管理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财政部门要建立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跟踪机制,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政策、项目要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要加强预算执行监测,精准调度资金,优化支付流程,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推动决算环节评价。加快实现政策和项目绩效自评全覆盖,如实反映绩效目标实现成效,对未完成绩效目标或目标设定明显不合理的,要分析原因并限期整改。全面实施预算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自评,切实提高履职效能。建立健全重点绩效评价常态机制,对重大政策和项目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形成绩效评价报告,必要时可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积极探索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可行有效的资金绩效评价机制。

  (四)强化评价结果运用。财政部门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低效无效的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

  (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财政部门要推进绩效目标、绩效自评、重点绩效评价结果等信息依法公开,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途径和平台,自觉接受市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报告制度,促使各部门各单位从 “要我有绩效”向“我要有绩效”转变,提高预算绩效信息的透明度。

  三、以重点评价为抓手,落实绩效管理工作任务

  结合我区实际,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探索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贯穿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的可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我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推动重点评价工作:

  一是以点带面。采取先试点再覆盖的方式,选取部分单位开展整体绩效评价试点,积累经验,逐步建立整体绩效评价报告制度,推动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管理水平提升。选取涉及民生、社会普遍关注、管委会重点实施的项目进行重点评价,探索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推动建立全口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二是突出重点。以年度确定的重点绩效项目为抓手,落实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要求,探索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设置、运行监控、评价方式与方法及评价结果的运用等环节的规范性、合理性,切实提升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效果。

  四、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一)明确主体责任。管委会和各部门各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门机构,充实预算绩效管理人员,有效落实各项保障,督促指导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党工委和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对示范区预算绩效负责,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协调。

  (二)加强工作考核。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对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财政部门负责对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对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给予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将财政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参考,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履职尽责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五、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持续开展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推动各部门树立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理念,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按照“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以全过程管理政策、制度、操作流程等为重点,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预算绩效管理培训,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