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全是沙土岗,现在路宽景美,家门口就能挣钱!”后七里村群众娄玉河的感慨,道出了这个曾经"脏乱差"的落后村庄的华丽蝶变。
近年来,后七里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在兴村富民上取得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后七里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理念,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主题党日、专题培训等形式提升党员干部能力,建立班子成员包片、党员联户的帮扶机制。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量化考核党员在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工作中的表现;建立"党群议事会"制度,通过"板凳恳谈会"等形式收集民意,落实"4+2工作法",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利用公示栏、微信群等渠道强化政策宣传,提升群众参与度。党员干部以实干带头推进各项工作,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 该村以基础设施提升为抓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抢抓政策机遇,党员干部带头腾退土地、化解纠纷,打通断头路8条,硬化道路2400余米,建设人行道1300余平方米、污水管道2800余米,改造高压线路3200余米,完成全村路灯亮化,实现自来水户户通。下大气力推进环境整治,建设800余米花池和700余平方米文化广场,推进街景改造,设置景观小品3处,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了如今的“洁净美”。村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振兴,构建文明乡风新局面,文明新风焕然一新。依托"娄"姓宗族文化,通过续写家谱、弘扬唐朝名相娄师德精神,建设乡愁亭、村史馆等文化阵地,打造地锅灶台等特色场所,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号召乡贤回归家乡参与建设。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评选先进典型,2025年评选出“群众组织好会长”1名。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群众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进邻里情谊。与新乡工商职业学院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文化墙、网红跑道等,展现风貌、传承文脉。 该村党支部通过庭院经济与村办企业协同发展,走出一条特色致富路。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经济,党员带头试种试养,请来技术员手把手教技术,已发展果树种植11亩、菜园3.2亩、兔子养殖52户,形成"小庭院大经济"格局。据了解,兔子养殖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建设手工水饺厂定向收购村内农产品,规划兔肉加工坊,拓宽产业链。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引进编织袋加工厂,注册成立盛世七里纺织公司,拟投资100万元建设标准化服装加工厂房。编织袋加工厂已带动近10人就业,服装加工厂房项目投产后可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后七里村将形成农产品加工、服装生产、编织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既能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又能壮大集体经济。预计2025年村集体收入新增20万元以上。 “后七里人,敢想、敢干、敢拼是刻在骨子里的精气神!”从"沙土岗"到"幸福村",后七里村正以党建引领实现兴村富民。正如后七里村歌所唱:"相信未来的日子里,后七里会更加灿烂!在党建引领下,后七里村必将全面振兴! 后七里村的蝶变,生动展现了原武镇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实践成果。近年来,原武镇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从“组织强”到“治理优”,从“产业兴”到“百姓富”,原武镇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的特色之路。面向未来,原武镇将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让鲜红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让改革发展红利更好惠及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