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很多黄河滩区群众的记忆,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杨厂村的村民们也不例外。杨厂村曾是省级贫困村,早些年,村子缺少产业,资金匮乏,因病、因残致贫的现象突出。
脱贫,离不开干部党员攻坚克难。“来这里已经将近一年,最大的感受是,一支团结稳定、风清气正的党员队伍是一个村子脱贫奔小康强有力的支柱。”河南省驻杨厂村第一书记李汝江感慨道,虽然杨厂村穷,但是支部团结、事业心强,一门心思奔着脱贫致富去,驻村之后,他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杨厂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杨厂村脱贫攻坚作战图》等陆续被制订出来,规划出了一张杨厂村摆脱贫困的蓝图。
2017年,杨厂村退出贫困村序列。整洁的居民区,通达的柏油路,设施完善的文化广场,一个美丽乡村已见雏形。村委会办公楼经过整修也焕然一新,楼顶上鲜红的党旗与“党旗红、事业兴”六个字,格外耀眼。
“五个一”培育“实”且“强”的队伍
来到杨厂村村委会,目之所及,皆受教育。
从村委会前街道墙体上“二十四风”、“二十四孝”的喷绘,到大院里“为人民服务”、“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标语口号,再到党员活动室悬挂的党史介绍与入党誓词……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一踏入村委会,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这样做能让党性教育渗透在每时每刻和各个角落,不仅对干部和党员们有警醒,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李汝江告诉记者,下一步,村内的主干道上也将沿路竖起相同内容的标语牌。
除了修缮村委会,完善党员活动阵地,驻村书记和村干部们研究政策,深读条例,结合党建工作,探索出了杨厂村特色党建的“五个一”:建好一个阵地、营造一个氛围、制定一个制度,上好一堂党课、打造一支队伍。设施完善的党员活动阵地,良好的党性教育氛围,实用的党员量化管理办法,每月高质量的党课,让杨厂村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与踏实肯干、 作风扎实的党员队伍。
“这个月轮到文富讲党课了,你记得备课,有什么问题和大家及时沟通,确保上课的质量。”11月28日早上8点半的每日例会上,李汝江主持会议,与村干部商讨今天一天和近期的工作计划。会开得简短高效,结束之后,大家“分头行动”,各司其职,开始了一天的奔波忙碌。
“每天的例会不是负担,它更像是我们的‘充电站’、‘加油站’,互通情况、互想办法、互相鼓劲,这是我们解决村内疑难杂症的法宝!”村支书胡封昌告诉记者。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从年至古稀、患有腿疾却依旧冲在扶贫一线的村支书胡封昌,到不记得失,为村集体捐钱捐物的社区书记张寿恒;从几年如一日地召开每早的“交班会”,到定期义务劳动、共同筹集40多万元成立村上的“爱心基金”……杨厂村的干部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村子的发展持续奉献着光和热。
找准项目规划“大”而“稳”的产业
“目前,第一期已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的建设投入,拥有了3500亩的蔬菜直供基地。二期、三期已在规划建设之中,预计总投资两个亿,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参观位于杨厂村的“由甲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时,董事长徐桂峰告诉记者。
从一开始建设,“由甲田”就拥有不同于普通加工类工厂的“大”而“稳”的气质。
建立了行业领先的供应系统,拥有自动化的果蔬鲜切、净菜加工等;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成为了蔬菜育种试点单位;一期就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30余户;每天为“三全”、“思念”、“白象”等企业配送蔬菜用量达到200余吨的净菜,快速带动了杨厂村及周边村的蔬菜种植……“杨厂村紧邻郑州,区位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村干部们重视,生产运营中遇到困难村干部主动靠前服务。”徐桂峰说。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支部就是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部。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效果具有持续性、稳定性,是精准脱贫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杨厂村党支部一班人深知,杨厂村要想富起来,单靠已致富的村干部“捐赠”和驻村工作队四处“化缘”绝对不是长久之计,引进和培育多个有规模、有生命力的大产业,形成杨厂村的“扶贫产业链”,才能给贫困群众提供稳稳当当的脱贫保障。
“‘由甲田’每天丢弃的几十吨烂菜叶怎么能利用起来?”多次前往“由甲田”,堆成山的废弃菜叶,也沉沉地压在了驻村书记李汝江的心头。召集村干部们开会商量,查阅资料,多方联系请教后,李汝江请来了生产有机肥的公司。李汝江介绍道:“很快这个厂就能建起来了,把菜叶等废弃物集中发酵变成有机肥,会是又一笔可观的收入!”
目前,杨厂村以“由甲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大粟”休闲观光农庄和众生源生态食业有限公司为主导的扶贫产业发挥作用良好,已为周边群众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了50多个“公益性”岗位。但是,完善“扶贫产业链”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这条道路任重道远。杨厂村的干部们依旧咬紧牙关,准备引入规模更大的牡丹种植产业,并利用紧邻郑州的优势发展牡丹观光旅游。
步履不停营造“富”也“美”的生活
今天,杨厂村的产业初具规模,村民的口袋也稍稍鼓起来了,杨厂村党支部一班人在思考着如何带领村民奔小康?支部一班人一直在努力着。
“变”!人们的收入在变,村容村貌也要变。
公路省道S310从杨厂村贯穿而过,但由于线路的整改,这条省道被渐渐废弃,成了“村级公路”,越来越多的商户搭起棚子、盖起房子,沿路做生意,妨碍交通不说,更是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为了村子的长期发展,经过反复商讨,杨厂村的干部们一致决定:拆!越快越好!
“我服气杨厂村的干部们,岁数都不小了,为了拆迁可真是没日没夜!”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副镇长李广亮感慨道。为了拆除违规建筑,杨厂村的干部们划分“片区”,挨家挨户耐心做工作,并且“软硬不吃”,不管是“钉子户”还是说好话的,只要这建筑违规了,就必须拆掉。
从决定到拆除完毕,50多个违章建筑,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曾经废弃的省道S310如今的车流畅通,道路两旁绿树如茵,商户们都有序地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
除了拆除违建,经过协调,杨厂村还取缔30余家“散乱污”企业,大大改善了村内环境;并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协调经费2600余万元安装210盏太阳能路灯、配备了5台清洁车辆,硬化了村内9公里道路,维修了S310道路7.26公里,修建排污管线1000米;对4个自然村56条大街的人居环境彻底整治,新栽大叶女贞和法国梧桐4000余棵;整修村委,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打造规范的基层阵地.....让村民在“变”中感受党的好政策,在“变”中知党情报党恩。
个别人富了不算富,只有贫困户富了才算富。
“路宽敞,花草多,到晚上哪都是亮堂堂的,村里现在可真不赖!”贫困户娄彦国兴奋地说道,“俺们的穷日子也过到头了!”据了解,娄彦国因个人残疾、妻子智障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勇气,经村委多方协调本人安排在“由甲田”上班,儿子安排在郑州务工,有稳定可观的收入,现在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李汝江带头捐款,村里党员干部接力,给27户贫困户全部换上了新家具、新厨具还有新被褥,给6家贫困户修缮房屋,给3家贫困户换了新电视。现在有8家贫困户盖起了三层小洋楼,住进了宽敞新家。如今杨厂村的27家贫困户,家家庭院整洁,人人有可靠收入,个个精神抖擞,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办起产业有钱挣,腰包鼓了,村子美了,这村民的精气神儿,村干部也要合力给“扶”起来。戏迷擂台赛,是李汝江驻村之后和村干部们干起的又一件“大事”,初选、预赛、决赛、奖杯、奖金等,搞得是有模有样。杨厂爱唱戏的村民多,爱听戏的村民也多,光参加比赛的,就有百十号人。“俺村的干部就是中,知道老百姓喜欢啥爱看啥,别的村哪有这啊!唱唱戏听听戏多高兴!”杨厂村会拉二胡的“资深戏迷”王文贞竖着大拇指夸赞道。
组建村舞蹈队、戏剧班和盘鼓队,并开展靓丽街道、靓丽庭院等评比活动;修订村规民约,制定宅基地使用管理规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村落……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从点点滴滴入手,逐渐改变杨厂村村民生活方式。如今的杨厂,再也没有了“贫困”的影子,日子祥和,生活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