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里中国种,中国碗里中国粮”,粮食安全是关乎十四亿人民生计的国之大者,而种子则是粮食的芯片,一粒良种就像一把创造奇迹的钥匙,关系到我国国富民强、科技强国。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中原农谷”。这是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中央种业振兴行动部署的具体任务,更是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关键一步。
按照省政府印发的《“中原农谷”建设方案》,“中原农谷”涉及平原示范区、延津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等5个县(区),总规划面积1476平方公里;实施“一核三区”发展策略,即国际一流农科“芯”城(一核——包括平原示范区桥北乡、祝楼乡、师寨镇等3个乡镇77村,共206平方千米)、高新技术转化集成地(西区——包括获嘉县太山镇、史庄镇、位庄乡、黄堤镇、中和镇、徐营镇、冯庄镇、大新庄乡等8个乡镇165村和新乡县大召营镇、翟坡镇、小冀镇、七里营镇等4个乡镇115村,共计12个乡镇280村,区域面积473.27平方千米)、粮油产业经济集聚地(东区——包括延津县文岩街道、潭龙街道、塔铺街道、石婆固镇、王楼镇、僧固乡、魏邱乡、司寨乡、榆林乡等9个乡镇街道218村,区域面积498平方千米)、食品加工产业示范区(南区——包括原阳县蒋庄乡、官厂镇、葛埠口乡、靳堂乡、大宾镇、太平镇、陡门乡等7个乡镇212村,区域面积298.6平方千米)。聚力打造“四大中心”(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粮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两个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智慧(数字)农业示范区)”。
到2035年前后,建成世界一流的农业科技基础设施、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和全球粮食科技创新高地。成为国家区域性农业创新核心力量,创新力、竞争力、吸引力跻身全球一流行列。全球十强种业企业实现新突破,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以上。
新乡是黄河流域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新乡也是黄淮海区域选育优良品种、开展农业科研的最佳区域,以及南北品种交流的关键枢纽。2022年以来,我市和平原示范区按照“南有航空港、北有中原农谷”的发展格局,抢抓这一战略机遇,着力打造中国种业发展的“新乡芯片”。成立了新乡市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依托平原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专门服务“中原农谷”核心区项目建设。
平原示范区党工委书记 陈剑虹:省政府正式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把平原示范区定位为中原农谷战略规划的 “一核三区”的核心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目前在市委 市政府的领导下,中原农谷核心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一是顶层设计加快完成,我们“1+1+2+N”的配套专项政策体系正在逐步成型;二是研发平台加速集聚,国家育种中心一期全部建成,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正在筹建,神农种业实验室 平原实验室也即将开工建设;三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先正达夏玉米研发中心正式建成投用,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小麦选育工作,1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中农发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推进。中原农谷建设事关我国的粮食安全 种业振兴,为国之大者,更是平原示范区的发展重大机遇。为此我区坚持以中原农谷建设,统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推动中原农谷各项建设任务加快落地见效,为这一省级战略 贡献平原力量。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只有种优才能粮丰,只有粮安才能民安。“中原农谷”将巩固发挥河南小麦、玉米、花生等领域育种优势,打造汇聚南北方、覆盖粮蔬果、贯通产学研的创新链条,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攥紧中国种业的“新乡芯片”,端稳中国饭碗,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作出新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