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原示范区专场,平原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炳岳就平原示范区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及2020年工作计划进行新闻发布。
2019年,平原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1-12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30.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3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37亿元,增长13.2%,增速位居全市第5位,比全市平均增速高4.8个百分点。
郑新一体化深入推进。郑济高铁平原新区综合客运杻纽场站加快建设。“四纵四横三大道”(太行大道、阿尔泰山路、峨眉山路、丽江路南延四条进滩路;控导工程连接线、幸福路北侧拓宽改造、黄河大堤堤顶生态通道拓宽改造、G327改道;郑新大道和中州大道北段改造提升、龙凤大道)路网建设顺利推进。郑新黄河大桥豫A牌照7座以下小客车连续三年免费通行,区财政累计补贴2.34亿元。平原示范区城市公交全面开通,平原凤湖健康科技园、中原银行创新研发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郑外平原校区名片日益擦亮,省医平原医院建设加快推进,王府井奥特莱斯商业小镇、世界功夫中心等项目稳步实施,郑平两地公共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良好态势逐渐形成。
沿黄生态带领跑示范。将沿黄滩区120平方公里划分为西部综合整治试点区、东部美丽乡村示范区、中部生态活力区,有序实施综合治理建设。58平方公里滩区西部片区综合整治试点,已纳入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范围,被省政府作为黄河滩区综合治理提升试点工程写入工作要点。坚守滩区生态保护底线,清理滩区黄河“四乱”47处、“散乱污”企业和“双违”建筑1486个。以花园、菜园、果园“三园”建设为目标,以“1123”工程为抓手(即“1”:二十公里黄河金堤;“1”:百公里花果观赏大道;“2”:7000亩“两棠”湖泊湿地,7000亩“金溪谷”山水林田湖草样板田;“3”:三万亩优质桃园,万亩“未来果树示范基地”,万亩油菜花田),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围绕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本着保护、开发、利用原则,重点建设原武古镇生态旅游综合体项目,实现“卖粮食”变“卖风景”、“黄沙滩”变“花果川”、“田园美景”变“营商环境”三个转变。
项目建设亮点纷呈。2019年,全区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8个,总投资11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750亿元。千味央厨食品加工、中原国印文创产业园等12个省、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在专业园区建设上,“河南省检验检测产业园”获批揭牌,招商推介大会在郑州成功举办,签约入驻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企业17家,教育装备产业园规划设计已编制完成;华兰基因公司9个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项目签约实施,成为全国单抗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单抗药物研发生产基地。在招商引资上,恒大集团投资90亿元的恒大轮毂电机生产基地、投资50亿元的中部地区最大的冰雪项目融创文旅城等14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城乡一体化统筹开展。2019年代表新乡市参加全省百城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观摩获广泛赞誉。投资6.5亿元,新增通车里程10公里、桥梁8座、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凤栖湖、凤舞湖等建成开放,“一心辉映、三湖镶嵌、七河相连”的城市生态水系全线贯通。18条道路亮化、6座桥梁和22公里道路亮化提升全面完成,城区夜景更美更靓。77万平方米住房实现清洁供暖。5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扎实开展,25公里农村公路建成通车,19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深入实施,5384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和13个村改厕整村推进顺利完成。
民生事业全面发展。脱贫攻坚方面,1011名贫困人口初验达到脱贫标准,圆满完成年度减贫任务(990人)。环境治理攻坚方面,空气优良天数达206天,位居全市第1位。重大风险攻坚方面,全年争取各类资金9.1亿元;投资集团7亿元私募债获上交所通过,5亿元企业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创投公司通过PPP、发行ABS融资证券产品等方式累计融资20亿元,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建立了破解村庄搬迁和农民安置、农民工工资欠薪、招商项目监管等疑难问题的长效机制,社会大局整体和谐稳定。社会民生方面,高标准实施以“稳定城乡居民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省、市民生实事圆满完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2020年,平原示范区将抢抓三大历史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建设、郑新一体化发展),以“三级抓村、四方争创”基层党建为统揽,立足文旅康养、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生态农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面推进黄河滩区生态治理试验区、商务核心城区、高端产业园区、农业高新片区四区协同发展,着力打造新乡经济发展增长极和郑州大都市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在新乡市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中做示范、挑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