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部科研检测基地助力城乡一体提质发展

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门户网站 pysfq.xinxiang.gov.cn 时间:2017-04-11 00:00 浏览量:

质量兴,则国家兴;质量强,则经济强;质量好,则百姓好。近年来,平原示范区秉承“质量强区”发展战略,借助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等十几家科研检测机构入驻的技术优势,努力打造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科研检测基地,以强化质量发展来提升发展质量,推动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坚持以质取胜,推进质量共治

加大目标落实力度,完善工作考核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质量工作机制。为贯彻实施《质量兴区发展纲要(2011年~2020年)》,充分发挥质量工作的基础作用和保障功能,成立了由管委会主任任组长,质监、工商、农业、发改、食药监、环保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质量工作联席会议,及时分析解决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细化目标任务。每年年初把质量强区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明确、细化、分解到各责任单位。三是量化责任考核。制定《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把质量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当中,实施年度考核。对在质量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质量奖励机制。为着力推进质量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激励企业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管委会出台激励奖励政策,对获得国家、省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地标产品以及政府质量奖的,给予奖励和支持政策。

加大源头治理,确保质量安全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一是严格巡查、年审、换证制度。通过巡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并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整改率达100%。工业企业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率达98%。二是特种设备监察力度增大,登记注册的特种设备检验率达100%,注册登记率达100%;开展应急演练及“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整改率达100%。三是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加大对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按照取证条件依法组织生产。对小作坊实行区域监管责任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严厉打击无证生产、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促使企业建立原辅料购买和产品销售台帐制度、食品添加物质使用备案制度。加强对产地环境的监控,实行产地环境监测,优化产地环境,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始终保持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健全工作质量管理制度。平原示范区工程建设严格推行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建设目标责任制,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推动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进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围绕生态示范区建设目标,着力打造“生态示范区”,持续提高服务水平,有效地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

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坚持“规范市场、扶优治劣、引导消费、服务企业”的理念,推行全区统一行动与部门日常打假相结合,专项整治与综合执法相结合,充分发挥质监、工商、食药监、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不定期开展横向联合,增强打假工作的合力,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威慑,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先后开展食品药品、建筑材料、家用电器、农资化肥、汽车零配件等专项整治。通过严格执法打假,避免了区域性质量问题和区域性制假行为的发生,创造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商业服务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信誉高的放心消费示范单位。

追求工匠精神,落实“质量强区”建设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敬业、专业、追求极致,耐心、专注、坚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这是一种“笨”精神、“轴”精神、“苦”精神,但却是干事创业、达成目标、走向成功的大道正途。工匠精神应该也必须成为平原示范区筑牢“质量强区”的基石。具体来说,是实施四大质量提升工程:

一是人才培养工程。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启动“三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管委会负责引进一批质量管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专家;企业负责引进和培养一批懂质量、敢创新、会经营的优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首席质量官,并培养一批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较好质量意识、质量技能的优秀技术工人。在学术带头人和技术专家的引进上,管委会主要依托入驻平原示范区的省级科研检测机构。今年,金水电缆、瑞邦数码、中科科技、大桥石化、大诚机械5家企业计划实行首席质量官制度,聘请省、市专家培训质量部经理。计划组织3家企业老总到武汉大学质量院学习培训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在技术工人的培养上,目前以企业为主,待平原示范区的职业培训机构成立后,将以职业培训为主。

二是标准引领工程。把标准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盯科技前沿,树立“标准化+”的理念,对照标准抓生产、抓管理、抓创新、提品质。引导各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生产经营,缩小平原示范区产品、工程、服务与先进标准的差距。支持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参与国内外各类标准制定,抓好区域联盟标准的制定和推行,提高企业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的话语权,把技术转化成标准、把标准转化成产能、把产能转化成产值、把产值转化为效益。2016年度河南省电线电缆行业标准化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平原示范区召开,会上发布由金水电缆起草的8个地方性标准,助推金水电缆年产值增长30%。由此可见标准的重要性。目前,我们以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名义申报的全省首家技术标准创新示范区已在省质监局立项,有望年内实施。

三是检测认证工程。积极借助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综合试验基地、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国家桥架类及轻小型起重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等十几家检测认证机构已经入驻平原示范区的技术优势,不断做大、做强检测认证板块,努力打造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检测认证技术高地。今年,争取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二期的国家水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省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LED灯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八大中心,以及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的移动式压力容器长管车检验基地、省电梯研发中心、省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等一批检验检测中心尽快落户或开工建设。

四是品牌带动工程。优化品牌发展环境,引导激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企业争创主任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省长质量奖,打造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具有竞争力的知名产品、知名企业、知名品牌。通过建立品牌创建示范企业、示范乡镇,积极扩大品牌创建领域,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工业品牌、农业品牌、服务品牌、文化品牌、技术品牌、区域品牌等各个领域的品牌。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创建品牌的关键环节,鼓励企业加快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快新产品开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依靠技术进步求生存、求发展的创新机制。在项目审批、资金扶持、技术检测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奖励等方面,对品牌企业予以重点倾斜。在盐店庄油桃基地、赵建华合作社获批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基础上,积极培育金水电缆、瑞邦数码、益天新能源争创省名牌产品,支持师寨黑米醋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创新监管机制,夯实质量基础

推行食品药品监管网格化模式。依托平原示范区网格化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按照一村(社区)一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和一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建立覆盖行政村和社区的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监管盲区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真正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无缝隙覆盖和全过程监管的目标。

实行重点质量案件挂牌督办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平原示范区涉及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并制订相应治理方案,及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深化工业产品分类统管机制。依据《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推进分类统管、全程服务工作,实行分类、分等、分责任区的监管模式,以开展4项服务、把好“4个关口”(即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把好市场准入关;开展验货维权服务,把好原料进货关;开展质量基础服务,把好生产控制关;开展委托检验比对服务,把好出厂检验关)为主要内容,提高监管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服务企业实行“并联审批”制度,真正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套班子服务”和“一种模式监管”,深受广大企业欢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