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乡里乡亲的,双方都各退一步,不要因为这点小事影响邻里间的感情.....”7月10日,原武镇村民郝某伟与郝某生因耕地边界引发的纠纷得到妥善化解。调解过程中,派出所民警依托“警调对接”机制,联合人民调解员、司法调解员、村干部,充分利用多元协作优势,实地丈量地块,对双方展开释法说理,最终促使双方打开心结、握手言和。一场可能升级的冲突,在专业联调下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这正是平原公安近年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变被动处警为主动化解,变单打独斗为多元共治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平原公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基层矛盾纠纷“发现难、化解慢、易反复”痛点,坚持运用“公安搭台、多元协同”的“警调对接”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整合资源,织密矛盾化解“一张网”
走进平原分局韩董庄派出所,“警调对接办公室”的蓝色标识格外醒目。近年来,平原公安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通过有效整合综治、司法所、村(社区)等多方力量资源,在辖区派出所建立调解室,实行派员驻所、定时在所、随叫随调、移送委托工作模式,确保调解力量常态在线、高效运行。同时,着眼提升调解专业化水平,吸纳退休政法干部、有威望的乡贤、资深法律工作者等组建“金牌调解员库”,为复杂疑难纠纷提供专业支撑和权威指导,打造调解领域的“专家门诊”。
在此过程中,派出所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建立由所长牵头,社区民警具体负责的联调指挥中枢。该机制有效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形成“公安吹哨、部门报到、社会参与”的联排联调联处工作格局。一旦发现或接报矛盾纠纷,迅速启动响应机制,通过“吹哨”指令,精准调动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调解力量“报到”,协同开展化解工作,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和高效处置,有力维护辖区持续和谐稳定。
联动破局绘就源头治理“同心圆”
“真是多亏了你们,要不然这事不知道要拉扯多久!”7月初,平原分局祝楼派出所成功化解一起因感情不和、财产分割陷入僵局的婚姻纠纷后,当事人由衷致谢。面对此类关乎群众“幸福指数”的“千家万户事”,祝楼派出所所长孟高崇深有体会:“家庭、邻里纠纷看似琐碎,件件都连着民心,容不得丝毫大意。”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作为国家治理基石上的“前沿阵地”,如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成为摆在平原公安面前的一道课题。“当前非警务警情占比高,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复杂多元、跨界融合新特点,仅靠公安机关‘单打独斗’往往‘力不从心’”。平原分局分管治安局领导孙洪杰说。
平原分局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公安主导”转向“多元共治”,从“事后处置”转向“源头预防”,找到了精准破题之策。一方面,织密前端感知网络。社区民警深耕责任网格,联动网格员、“一村一警”、楼栋长、物业、社区工作者等力量,在日常走访中广泛摸排、动态掌握社情民意。另一方面,打通“警调对接”渠道。对110接处警及走访中发现适宜调解的非警务类警情、轻微治安案件,在事实清楚、权责明晰、双方自愿前提下,由值班民警牵头,高效联动驻所人民调解员、村(社区)干部、司法所工作人员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融法理情于一体,合力调处、定分止争,有效防止矛盾升级。
“过去是‘各自为战’,现在是‘攥指成拳’。这套机制既为基层警务减了负,更提升了矛盾化解质效。”一位基层民警感触颇深。
机制赋能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这起矛盾纠纷积怨久、跨度长,需要上调风险等级。”7月4日,面对一起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引发、民警多次调解未果的矛盾纠纷,桥北派出所所长史永峰点明了破题关键。派出所迅速行动,邀请乡政府、司法所、公益律师召开专题研判会议,深挖矛盾根源,找准症结所在,明晰职责分工,最终推动这起积怨得以成功化解。为精准高效化解矛盾纠纷,派出所牵头建立周研判机制,通过组织召开专项研判会议,系统梳理汇总日常收集的各类矛盾纠纷信息,深入剖析矛盾产生的根源,科学研判其发展演变趋势,并划分相应风险等级,为靶向制定化解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各类矛盾能被有效干预并妥善处置。
“‘调解’不仅是化解个案的手段,更是宝贵的法治教育契机。我们追求的是‘调解一起、教育一片’的深层效果,让法治精神在群众心中扎根,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滋生。”桥北派出所所长史永峰道出了工作的深意。为此,该所创新推行 “随调普法”机制,将每一次调解现场都当成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在这一机制引领下,调解员在依法调处纠纷、厘清是非曲直的同时,化身精准普法的“法治讲解员”。他们紧密结合争议焦点,即时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剖析行为边界,阐明权利义务,让当事人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法律的力量、理解法治的原则,有效引导辖区群众自觉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动指南,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基层法治秩序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面对面调解方式真管用,让老百姓知道了怎么正确处理矛盾纠纷,还能从中学到法律知识。”刚在派出所经历调解的村民说。
“警调对接机制打通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最后一公里”,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下步,我们将持续深化“警调对接”机制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回应群众期盼、化解风险隐患、筑牢平安根基的响亮品牌,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新乡贡献基层智慧和力量。”平原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理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