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小木耳也能成大产业提升群众收入。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暖人心田,催人奋进,为平原示范区发展脱贫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来,平原示范区按照脱贫攻坚“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点谋划、精心布局、举力推进,狠抓木耳产业发展。
近日,在平原示范区产业扶贫基地-河南由甲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木耳种植基地里,巴掌大的“白背黑木耳”迎来了今年的首次大丰收。
示范区木耳培育产业采取“政府+龙头企业+脱贫户”发展模式,建设木耳种植大棚200亩,由由甲田公司签约负责技术指导与产品回收,并保障每亩净收益1.5万元以上,直接带动300名脱贫人口和6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实现了“龙头企业管两头,贫困群众干中间”的产业增收模式。
“从目前发展来看,整个基地建成大棚117个,已生产种植木耳200万袋,今年预计产出湿木耳3000吨,产值达到2100万元以上。”木耳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徐桂峰说。目前117个大棚已进入刺孔扎眼、吊袋养芽、出耳采摘等关键管理时期。
下一步,示范区木耳产业将充分依托菌棒加工、木耳产业种植项目,精准发力,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木耳种植中来,使小木耳蝶变大产业,将木耳种植产业培育成为全区农业产业主导产业,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跑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